top of page
00.jpg

MPCWT

白色恐怖
受難者紀念碑

The Monument of 
White Terror's Victims

2007
Taipei City

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

競圖第三名

00.jpg

“ 獻給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— Formosa ”

西元1947年228事件發生後,台灣人民開始處於肅殺的社會當中,更因此及國共內戰之延伸,自西元1949年開啟了長達38年的白色恐怖戒嚴時期,台灣自此進入人權迫害的漫長暗夜中。

台灣這段38年的白色恐怖時期(1949-1987),寫下了世界最長的歷史紀錄,前後影響所及更達40多年之久,這段苦難的黑暗歷史不該被人民遺忘,國家執政者更應正視並永遠記取。

將會把4項中心理念落實並反映於設計中:

  • 白色恐怖與228的歷史關聯性及回應

  • 白色恐怖影響下的台灣族群關係

  • 白色恐怖時期真正喪失的價值 ─ 人權

  • 38年的戒嚴時期執政者所需面對的歷史省思及定位

來源 : 1947/02/28  公賣局台北分局(位於今重慶南路)前圍著大批抗議的民眾

花崗岩紋理

228事件翻開了

台灣歷史上悲慘的一頁

頒布戒嚴令

台灣的人權蒙上了一層陰影

白色恐怖統治

38年

民國76年7月15日解嚴

結束了國民黨38年的白色恐怖統治

台灣首次的民選總統

台灣民主與尊重人權的重要里程碑

Feb 28, 1947

May 20, 1949

Jul  15, 1987

Mar 23, 1996

範圍_工作區域 1.png

 民主三角 

按順時針連接總統府、228紀念公園和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(介壽公園)成為一個三角形 ,這三個地方亦按時間順序建造和命名。

 人權軸線 

以228紀念碑為起點經過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,結束於同在此軸線上的民主紀念牆,以紀念台灣歷史上的這段黑暗時期。

範圍2_工作區域 1.png

 白色恐怖與228的歷史關聯性及回應 

-歷史時間軸之旋轉  

白色恐怖與228事件皆源於當權者(執政者)對人權的漠視與迫害,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、228紀念碑與總統府之間形成一歷史三角關係,而228事件更是歷史上的關鍵點。

 

因此將228紀念碑定為軸心點,並以其與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基地中心及總統府入口點之27度夾角數值,將紀念碑朝總統府以順時針方向偏轉,以此反應三者間的歷史關聯性及時間順序性 ▼

228 事件 → 白色恐怖時期 → 總統民選:民主與人權之實現

示意圖2.png
示意圖2.png
示意圖.png

 白色恐怖影響下的台灣族群關係 

-台灣之心 (紀念碑主體)  

在白色恐怖戒嚴統治下的台灣社會處處瀰漫著猜忌、懷疑、驚懼、惶恐的不安氣氛,人人自危。在黑暗壟罩下,社會疏離,族群對立,彼此猜忌仇恨。

為了反映灰黯時代下被裂解的族群關係,將一完整之正方形自入口軸線切開後再彼此錯位疏離,而後再以垂直入口軸線之方式,將此二錯位體切開,使其最後被分裂成四塊,並以此發展為高低錯落的量體。

01.png
02.png
03.png
  • 裂解的台灣四大族群-原住、福佬、外省及客家

  • 苦難、救贖及正面積極的空間「十」字​  -  塊體切開後分離形成之十字,無形中連結彼此,命運共承。人民在走過共同的苦難歷史之後,彼此化解仇恨,重新開始凝聚共識,團結共建和諧之社會。

  • 不安、緊張、壓迫性空間氛圍的塑造-主體刻意切割出之尖角,設計上乃欲以此尖銳量體在空間中及參觀者間產生不安與緊張感,企圖藉此重塑白色恐怖戒嚴時期下人民之具體感受。

04.png
01.jpg

 白色恐怖時期真正喪失的價值 : 人權 

-人權紀念臺 

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是統治者箝制人民思想的暗夜時代,當權者以各種殘酷之手段迫害及殘暴人民,許多社會人士遭受不明之逮捕、羈押與槍決。

在此威權統治下,人類的普世價值與權利被漠視,人命遭受無情蹂躪,社會正義被摧殘踐踏,莫此為甚。

有感於此,將「世界人權宣言」以鏤刻於牆體之方式,將其置入(隱入)於「台灣之心」(紀念碑主體) 中,帶著以下理念

  1. 建立歷史教訓下的價值真諦

  2. 提昇民眾對人權的認知

  3. 促導執政者對人權的保障

02.jpg

那個時代,台灣是人權的淪陷區。

政治獄像瘟疫,在全島蔓延。

「舉國皆匪,人人是諜」

—摘錄自 戴獨行《白色角落》

09.jpg

 38年的戒嚴時期執政者所需面對的歷史省思及定位 

-民主之牆(序列石碑)

「38」於白色恐怖中所代表的數字意涵,對台灣人民而言是慘痛的歷史夢魘;對當時之執政者而言是不堪與醜陋的歷史紀錄。台灣執政者不僅該還原歷史的真相,更應記取教訓,確使其永不再發生。

為了警惕執政者這段不能輕易抹去且須正視的歷史教訓,同時突顯這段執政者施行長達「38」年的戒嚴時期,在手法上我們以總數「38」塊的石碑量體,並以序列之方式構成一半虛實牆體,且將其置於「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」與「228紀念碑」之軸線延伸末端上,同時以水平正對總統府之方式,以此形塑空間上具歷史意涵且完整的「人權軸線」,此設計理念為:

  1. 使台灣執政者時時正視並記取歷史教訓,以提醒其永不再犯

  2. 奠定空間上之「人權軸線」

  3. 增進民眾對白色恐怖時期歷史的認識

  4. 創造空間中的另一主題與視覺焦點

08.jpg

 空間的層次創造 

白色恐怖時期,因冤錯假案而受難者難以計數,整個台灣有如埋冤之島。

嘗試以「挖掘歷史,還原真相,埋冤平反,光明重見」之觀點,將主體空間置入地下層,同時將地下層挑空,引入光線,企圖藉由走入碑體向下進入主體空間之方式,營塑參觀者從視覺感受上的緊張不安感,而後趨於寧靜平和,創造整體空間路徑上一連串產生的層次性體驗及衝擊感受。

real_plan-01.png

 主題式路徑的體驗 

04.png

更嘗試以二主體雕塑建物—「台灣之心」與「民主之牆」 ,導引出二條主題參觀路徑,以藉此創造不同之行徑感受,並增加及豐富空間參觀上之趣味性。

人權之路

以踏階數共計「38」階之連接樓梯為起始。其主要是以省視歷史為出發,並再了解歷史真相後,建立寬容之態度。

第一入口(凱達格蘭大道) →「台灣之心」→ 人權紀念臺 → 史料特展室 →「民主之牆」→ 出口 (貴陽街 )

民主之道

以全長56.7公尺之斜坡道為起始。其主要是以「感受歷史」為出發(重塑歷史),藉由歷史體驗的過程,重尋人權之價值。

第二入口 (貴陽街) →「民主之牆」→ 史料特展室 →「台灣之心」→ 人權紀念臺 →出口 (凱達格蘭大道 )

07.jpg
05.png

 夜間照明計畫概念 

主要以二大主體雕塑碑體「台灣之心」及「民主之牆」,設計考慮

  • 需要避免輝度過高對總統府環境景觀造成視覺衝擊或光害

  • 於高處鳥瞰對於紀念碑的辨識性

  • 依時序或節日能提供不同之氛圍或燈光變化

03.jpg
09.jpg
10.jpg
06.png

CI識別標誌設計

06.png

將園區內二大景觀結合而成,背後含義有:

  • 四個塊體:分別代表台灣四大族群(原住、福佬、外省、客家)

  • 中間的十字:將族群裂解並共受苦難,卻又因此連結重建合諧與團結

  • 38條垂直線:代表實施戒嚴時期,是歷史的時間脈絡

  • 走過歷史的苦難印記,重塑人權價值性

Back

to

top

bottom of page